市公安局召开“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新闻发布会 |
||||
|
||||
6月25日下午,在第31个国际禁毒宣传日来临之际,市公安局召开“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黄云龙同志进行主题发布,宣传处、禁毒支队主要负责同志和省市10余家主要新闻单位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今年是我市开展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的第二年,也是关键之年,全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禁毒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围绕打好打赢三年禁毒人民战争这一中心工作,坚持组织推动、打防互动、社会联动“三位一体”,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四禁”并举,在防范打击、源头治理、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始终保持着对毒品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组织开展了以打击制毒犯罪、贩毒犯罪和管控制毒物品、吸毒人员为重点的“两打两控”专项行动,破获我省首起来自金三角地区的特大跨国贩毒案件,摧毁了包括2名缅甸籍人员在内的9人贩毒团伙。上半年共破获了三起部、省督目标案件,涉毒刑事案件7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8人,缴获毒品4.43公斤。 营造了向毒品宣战的浓厚氛围。 建成了6处禁毒预防教育固定场馆,在车站、码头、广场等公共场所建成150余处禁毒宣传角、宣传栏、公益广告牌、长廊,全市关注省禁毒办“阳光一生”微信量全省第二名。市禁毒办联合团市委、教育局、市妇联成立了山东省禁毒志愿者服务团威海分团,注册志愿者已突破万人。上半年,开展集中宣传274次,分发《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读本》1万余份,在媒体刊播禁毒新闻稿近100余篇,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万多份,制作展板836块。 杜绝了吸毒人员漏管失控。 加大吸毒人员查处力度,上半年共查获吸毒人员390人次,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110人,决定强制隔离戒毒98人。进一步加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全市共设立77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配备禁毒专职工作人员196名,实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零脱失”。严格落实逢嫌必检、重嫌必检工作要求,把查处吸毒人员纳入执法办案的规定动作,全市逢嫌必检率达100%。 实现了易制毒化学品“零流弊”。 借山东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成立之势,加强对全市877家易制毒化学品使用企业的管理与服务,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制毒化学品销售、运输、储存、使用环节,自《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市连续12年没有发生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用于制造毒品的案事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了在全市营造“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氛围,全市公安机关将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开展好禁毒“两打两控”专项行动 继续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坚持“大案”、“小案”一起破,“大毒”、“小毒”一起打,坚决把毒品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在我市发展蔓延。 巩固好禁毒宣传防线 在禁毒宣传“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农村、进场所”的基础上,推动禁毒宣传“进广场、进风景区、进公共文化场所、进高速服务区”。指导督促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经营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落实禁毒宣传区域和场地,让禁毒宣传惠及每名群众,在我市营造全民禁毒的良好氛围。 管控好吸毒人员 将吸毒人员全部列入重点人口进行管理,落实好各项管控措施,定期开展见面核查工作,杜绝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现象,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 我国现行法律对吸毒人员是如何处理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于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再次吸毒被查获的,除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外,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拒绝接受社区戒毒或者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吸毒或者经社区戒毒后再次吸毒的,依法予以强制隔离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是两年。 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毒品的分类及危害。 毒品根据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毒品,源于植物,如鸦片、吗啡、可卡因、大麻等。一类是合成毒品,采取化学方法合成,如海洛因、冰毒、K粉、摇头丸等。不论是天然毒品还是合成毒品,对人体的危害都是巨大的。以我市使用最多的毒品冰毒为例,冰毒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每吸食一次就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伤害,长期使用会引起精神错乱、思想障碍,类似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同时,能让吸毒者心理变态,道德沦丧,失去家庭责任感。冰毒的心理依赖性极强,复吸率极高,可以说是一朝吸毒,终身戒毒。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